查看原文
其他

《大唐廉相陆贽》:为政警醒之本,为业励志之道

《大唐廉相陆贽》 华文出版社 2021-01-30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华文新书早知道

《大唐廉相陆贽

秦勇  著

56.00元  16开

ISBN:9787507551068

华文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人物小传

陆贽(754—805),字敬舆,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18岁中进士,30岁充翰林学士,38岁入阁拜相,42岁时被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十年。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回陆贽,诏未至陆贽已病逝,葬忠州南岸翠屏山,追赠为兵部尚书,谥“宣”,后人尊称其“陆宣公”。他一生忧国忧民、直言敢谏、清慎廉洁,其学养和道德风范深得当时和后世之人的尊崇,权德舆比之为西汉贾谊,苏轼誉其“才本王佐,学为帝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引用陆贽的议论竟达39篇之多(长者近千言),基本囊括了《陆宣公文集》的主要内容,这在《资治通鉴》中实属罕见。


(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之陆宣公)


一、

内容提要


建中四年(783年),长安爆发“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奔奉天,历史好似重蹈“安史之乱”……翰林学士陆贽扈从唐德宗,力挽狂澜、克复长安,一封《罪己诏》,何以平叛“四王二帝之乱”?一代“救时内相”,何以再造大唐江山社稷?


他以兵部侍郎出任知贡举,通榜取士,拔擢韩愈、李绛、欧阳詹、刘禹锡等天下俊杰,缔造了科举史上的“龙虎榜”;他三十八岁出任宰相,襟怀苍生,犯言直谏,改革图治,开启“贞元中兴”的帝国气运……然而,“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的一代名相,又何以角逐宰相窦参、奸臣裴延龄、宦官窦文场的权谋之争?何以身陷舒王李谊集团与太子李诵集团的皇位之争?


他被唐德宗贬至忠州“冷冻”十年,是畏其与西川节度使韦皋联手制衡天下?还是特意冷藏这位“大唐伟器”,辅佐未来继任天子的中风太子?


这是迄今唯一一部以陆贽为主角的长篇历史小说,以深度的政治视角、洞微的史家笔法,全景再现一代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文韬武略、公忠体国、清廉为民的传奇人生。


二、

作者简介



秦勇,重庆作家、青年书画家,毕业于西南大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作协全委委员、重庆书协会员,迄今在《散文选刊》《大公报》《思维与智慧》等刊物发表作品千余件,著有散文集《橘香流过三峡》、诗集《情不自禁》等;《重庆轻轨》等书画作品屡在全国及省市入展,音乐作品《背影》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歌词创作奖,被媒体称为诗书画三栖作家;潜心十年精研中唐历史,著成此部长篇,写透陆贽政治智慧、为官哲学和崇高政德。



(作者在创作期间曾拜访忠县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马识途先生,得到了马老的大力肯定和支持,特别嘱咐作者要创作好《大唐廉相陆贽》)


三、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探究中唐历史的教科书。关于盛唐历史的著作数不胜数,而本书第一次详细叙述介绍了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755年)到唐顺宗永贞革新(805年)半个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


这是一部青年成长奋斗的励志书。主人公陆贽生于安史之乱,历经中唐乱世危局,他少时丧父,特立不群,颇勤儒学,18岁就进士及第,19岁中博学宏词科入仕,从郑县尉、渭南主簿升迁京官监察御使,30岁充翰林学士,历任考功郎中、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知贡举等职,38岁升中书侍郎,出任宰相。其成长如此之快,并在乱世之中,从基层一步步迈入大唐权力中心,实属罕见,值得当下有志青年学习。


这是一部官员崇德修身的案头书。本书全方位展现了宰相陆贽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立国之本,在乎得众”“治乱由人,不在天命”“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均节赋税,养人资国”“足兵固边,善择将帅”等政治、经济、文学、军事、人才思想,书中还展示了陆贽数篇享誉历史的经典制诰奏议、骈文诗赋。


四、

当代名家评论


小时候,家乡忠县翠屏山上的陆宣公墓祠,我也去拜谒过。

——马识途

 

看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感慨,若是没有陆贽,唐德宗政权或许早在783年就崩溃坍塌了。李唐王朝能躲过此劫,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陆贽的爱民、宽民、恤民思想。

——重庆市作协主席 陈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陆贽是大唐的一面铜镜,本书封面也用了一面铜镜,书中处处折射出陆贽以民为本、求才贵广、养人资国的资政智慧和儒学光芒。

——重庆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重庆晚报副刊主编 胡万俊

 

宰相也有儿女情长。秦勇细腻描写陆贽与唐安公主、寿州刺史张镒之女张倩、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女儿钱薇的爱情故事,结构缜密,人物刻画深刻,历史小说写出新意,不可错失。

——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 虹影

 

传记小说,事事皆实,则失于平庸;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作家秦勇力求实者贯虚,虚中见实,以独到的政治视角,惊心的故事情节,深邃的散文笔法,将陆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融进唐德宗时代血雨腥风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融进主人翁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中,让我读来拍案叫绝!

——《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等畅销书作家 王觉仁

 

这是一部探研中唐历史的参考书,一部青年博学精进的励志书,一部官员崇德修身的案头书,应该能成为一部传承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畅销书。

——重庆著名畅销书作家 小桥老树

 

在如此短的时间,秦勇能在工作之余写出这样一部极具历史、文学、资政价值的长篇力作,是用了心血的,是拼了智慧的。这也是他扎实的写作功底、文学涵养和为文为人情怀的淋漓展现,我将鼓励他继续跑好文学的“马拉松”。

——重庆作协副主席、与秦勇“结对子”作家   张者

 

中唐历史其实是文艺创作的一个“空白段”。幸好,有秦勇的这本书填补了。他用锐利的笔锋剖进了历史的真相:唐德宗的“不昏而昏”、卢杞的“不奸而奸”、唐朝制度的“不乱而乱”以及晚年唐德宗对陆贽复杂的任用态度,这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相信大家可以从中看出不一样的唐史、不一样的大气、不一样的精彩。

——非虚构历史小说《司马懿吃三国》作者 李浩白


五、

目录


第一章 华亭鹤唳

第二章 江东望族

第三章 乱世秣马

第四章 特立不群

第五章 苏州际遇

第六章 崇论闳议

第七章 莫逆相知

第八章 乡试鹿鸣

第九章 麻衣如雪

第十章 鸿渐之仪

第十一章 进士及第

第十二章 计日飞鸣

第十三章 博学宏词

第十四章 潜龙勿用

第十五章 洞房花烛

第十六章 初仕郑县

第十七章 东归省母

第十八章 忘年之契

第十九章 渭南主簿

第二十章 监察御史

第二十一章 亮剑藩镇

第二十二章 四王二帝

第二十三章 泾原兵变

第二十四章 血战奉天

第二十五章 多难兴邦

第二十六章 罪己诏书

第二十七章 逼上梁州

第二十八章 克复长安

第二十九章 王者归来

第三十章 中书舍人

第三十一章 平凉劫盟

第三十二章 北结回纥

第三十三章 丁忧洛阳

第三十四章 龙虎榜单

第三十五章 陆窦角逐

第三十六章 首席宰相

第三十七章 清慎太过

第三十八章 均节赋税

第三十九章 治军强国

第四十章 薰莸同器

第四十一章 核才取吏

第四十二章 步步惊心

第四十三章 劣币逐良

第四十四章 别驾忠州

第四十五章 良相良医

第四十六章 鹤唳长江

附录一

附录二


六、

内文赏读


Part1:唐德宗与“陆九”


齐抗、齐映都到达奉天,唐德宗任命齐抗为御史中丞,齐映为侍御史。得知凤翔张镒被杀,陆贽的心好似被刀捅了一下。他恨不得马上赶到凤翔,一刀斩了李楚琳这个奸诈小人。


唐德宗紧紧拉住陆贽的手臂,痛苦地安慰道:“安史之乱时,上天给先帝(唐肃宗)派去了李泌辅佐,而今泾原之变,上天给朕送来了陆学士。先帝管李泌叫先生,朕就称你陆九吧!”


在唐代,同辈或至友之间常将排行夹在姓名之间,以行第相称,而不直呼其名,从《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诗)、《韩十八侍》(刘禹锡诗)等唐诗中便可略知一二。


唐德宗不称呼陆贽“陆学士”“陆员外”等,而以陆贽排行称其“陆九”,这既是昵称,也是尊称,既是亲近,也表宠信。


唐德宗称陆贽“陆九”,可谓情真意切!纵观唐代历史,帝王以臣之辈行称呼的,除陆贽外寥寥无几。


——第二十三章 泾原兵变


Part2:唐德宗谓陆贽清慎太过,“鼓励宰相受贿”


顾少连沉默了半晌,待得陆贽的心情渐渐平复之后,才不无忧虑地说道:“敬舆兄,你就不要再一意孤行,肆意冒犯陛下的天威。生活上也不要太过清慎,朝臣友人有时送你像马鞭靴子之类的,也就收下吧,以免遭致一些权臣的中伤和谮毁。”


陆贽放下酒杯,惊讶地看着顾少连说道:“少连兄,你我相交二十年,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品性。而你,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你顾少连以正直敢言朝政得失而闻名,没想到你当上了礼部侍郎,也变了,也变了!”


“敬舆兄,不是我变了,是圣上变了。”顾少连饮完杯中酒继续说道:“清慎太过,于情不通啊!”


陆贽愕然一愣,开口反问道:“清慎太过,于情不通?难道,难道是圣上之意?”


顾少连目光灼灼地看着陆贽,无奈地点了点头。


陆贽脸色一紧,极为严肃地说:“太宗皇帝时,为劝诫文武百官廉洁勤政,写过《百字箴言》,‘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没想到,皇上竟然让宰相公开纳贿收礼,我想不通啊!”


——第三十七章 清慎太过


Part3:陆贽被贬忠州,与德宗皇帝的最后一别


陆贽接过被贬忠州的诏书,怃然跪地叩首道:“陛下,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縻躯奉君,非所敢避。天地所知,神明共鉴!”


文武百官都俯首弯腰退出宣政殿时,陆贽依然俯首跪在地上。他应该不会镇静到耳朵还没有听到唐德宗离去的脚步声,或许是他的心灵感应,唐德宗的确没有走,他正默立于诺大的朝堂之上。


只是,朝堂之下那个俯首退堂的奸臣裴延龄悄悄抬起头瞄了一下朝堂。他看到的,正是唐德宗略渐佝偻的背影。


宣政殿沉默着。就连那个宣朝的宦官俱文珍也识相地走了。


暮春的空气还有丝丝寒意,宣政殿寒意森森,陆贽好似从丹田里冒出了两个带着些许暖意的字:“陛下——”


宣政殿又是一阵沉默,那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静默。


“去吧!那是先帝(唐太宗)赐名的忠州。”唐德宗终于缓声说道。


陆贽选择了沉默,他无须争辩,也无须哀求。他缓缓站起身来,转身踏步走出宣政殿。


“回来!”当陆贽的左脚正跨出宣政殿那历经几代风霜雪雨的檀木门槛时,唐德宗倏然朗声说道。


陆贽伫立着,耳畔传来唐德宗轻得像钢针掉地的话:“太-子-等-你-回-来-!”陆贽蓦然回过头,他看见的是唐德宗模糊的背影,还有那只轻轻挥动的右手。


——第四十五章 良相良医

 

本文节选自《大唐廉相陆贽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大唐廉相陆贽》


引进版权史诗级作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你绝对想不到它是历史小说
《探明》丨10位“导游”带你轻松探索明朝历史
郭沫若译本《鲁拜集》:来如流水,逝如风
三国揭秘: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

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京东自营店购买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